茵陈


  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. et Kit.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主产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。春季幼苗高6~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及老茎,晒干。春季采收的习称“茵陈”,秋季采割的称“茵陈”。茵陈气清香,味微苦;茵陈气芳香,味微苦。以质嫩、绵软、色灰白、香气浓者为佳。生用。

  • 药性
    微寒归脾胆经

  • 功效
   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

  • 应用

    1. 黄疸尿少

        本品苦泄下降微寒清热,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,使之从小便而出,为治黄疸之要药。若身目发黄,小便短赤之阳黄证,常与栀子大黄同用,如茵陈蒿汤《伤寒论》;若黄疸湿重于热者,可与茯苓猪苓等同用,如茵陈五苓散《金匮要略》;若脾胃寒湿郁滞,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,多与附子干姜等配伍,如茵陈四逆汤《卫生宝鉴》

    2. 湿温暑湿

        本品其气清芬,清利湿热,治疗外感湿温或暑湿,身热倦怠,胸闷腹胀,小便不利,常与滑石黄芩木通等药同用,如甘露消毒丹《医效秘传》

    3. 湿疮瘙痒

        本品苦而微寒,其清利湿热之功,可用于湿热内蕴之湿疮瘙痒风痒隐疹,可单味煎汤外洗,也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。

  • 用法用量
    煎服,6~15g。外用适量,煎汤熏洗。

  • 使用注意
   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。

  • 现代研究

    1. 化学成分

        本品主要含香豆素类成分:滨蒿内酯,东莨菪素等;黄酮类成分:茵陈黄酮、异茵陈黄酮,蓟黄素等;有机酸类成分:绿原酸,水杨酸,香豆酸等。本品还含挥发油、烯炔、三萜、甾体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绵茵陈含绿原酸()不得少于0.50%,花茵陈含滨蒿内酯()不得少于0.20%。

    2. 药理作用

        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,并有解热、保肝、抗肿瘤和降压作用。其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。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。水煎剂对病毒有抑制作用。